對於成人,我們應該如何施打肺炎鏈球疫菌呢?
根據美國CDC最新建議:
情境一:
大於等於65歲,以前從未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,建議病人自費結合型疫苗(13價, 13-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, PCV13), 並於一年後施打多醣體疫苗(23價, 23- 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, PPSV23)。
(台大郭炳宏醫師建議亦可二選一施打,但以上者的方式較佳;另23價的保護力約五年,若僅想施打PPSV23,中間相隔5年)
(馬偕黃縱寧醫師亦建議情境一的方式,且不建議先打23價之後,再打13價;另23價疫苗對於小兒效果差。)
(註)若有免疫不全,可於8週後施打PPSV23
情境二:
19-64歲,有嚴重免疫不全疾病,之前也沒有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,建議先施打PCV13,8週後施打PPSV23,之後每5年施打一次PPSV23
(註)嚴重免疫不全是指,HIV感染、淋巴癌、器官或造血幹細胞移等。
情境三:
19-64歲,有慢性疾病,先施打PPSV23,待年齡大於或等於65歲後,再接受一次PCV13。
(註)慢性疾病,如慢性阻塞性肺病(肺阻塞COPD), 慢性肝病, 糖尿病
情境四:
大於等於65歲,以前已經接受過 PPSV23。一年後可施打PSV13
(註)先施打PCV13後再打PPSV23(當boosting)效果較好。
情境五(郭醫師補充)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自Prevenar 13 (沛兒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結合型疫苗) 仿單
65歲以上成人之療效研究
在荷蘭進行的一項大規模、隨機分配、雙盲、安慰劑對照研究(成人社區感染 型肺炎疫苗接種試驗,CAPiTA, 註1),評估預防疫苗型(VT)肺炎鏈球菌引起之社區 感染型肺炎(CAP)和侵入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(IPD)的療效。84,496名65歲以上受試者,以1:1隨機分配方式接種單劑沛兒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結合型疫苗或安慰劑。 CAPiTA試驗招募≥65歲志願者,其人口和健康特徵可能不同於那些尋求疫苗接種之成人。
在依計劃書分析(per protocol)和修正的意圖治療(mITT)族群中,首次住院, 胸部X射線證實為肺炎者約2% (n=1814名受試者),其中329名為肺炎鏈球菌 引起之社區感染型肺炎(CAP),182例為疫苗型(VT)肺炎鏈球菌引起之社區感 染型肺炎。
對於主要評估指標(依計劃書分析族群),首次罹患疫苗型(VT)肺炎鏈球菌引起之社區感染型肺炎為139例(沛兒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結合型疫苗 49例:安慰劑90例),保護效果為45.56 % (95.2% CI, 21.82-62.49 ; p=0.0006)。 在依計劃書分析族群中,亦證實另兩項次要評估指標的療效。首次疫苗型 (VT)肺炎鏈球菌引起的非菌血性/非侵入性(NB/NI)社區感染型肺炎為93例 (沛兒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結合型疫苗33例:安慰劑60例),保護效果為45.00% (95.2% CI, 14.21-65.31 ; p=0.0067)。對於IPD次要評估指標,首次疫苗型侵入性 肺炎鏈球菌感染症(VT-IPD)為35例(沛兒肺炎鏈球菌十三價結合型疫苗7例: 安慰劑28例),保護效果為75.00% (95.2% CI, 41.06-90.87 ; p=0.0005)。 對首次疫苗型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社區感染型肺炎、疫苗型肺炎鏈球菌引起的 非菌血性/非侵入性(NB/NI)社區感染型肺炎和疫苗型侵入性肺炎鏈球菌感染 症(VT-IPD)的保護效果延續至整個4年試驗期間。 這項研究不是設計來證明在不同年齡分組的保護效果,且≥85歲受試者的人數不 足以證明在這個年齡組的保護效果。
(下圖為各項感染情形。A圖,比較疫苗所包含的菌種,即Vaccine-Type CAP, 其中CAP指的是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, 社區型肺炎。B圖為NB and NI CAP, 其中NB為non-bacteremia, 非菌血症,NI為non-invasive,非侵襲性。C圖為Vaccine-Type IPD, 即疫苗所包含的菌種所致之侵襲型肺炎鏈球菌感染症。三個圖都呈現PCV13有一定要的保護力。)
註1: https://www.nejm.org/doi/full/10.1056/NEJMoa1408544